省政府辦公廳副巡視員張連三,省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周曉波等領導為省文物保護修復區域中心授牌
省政府辦公廳副巡視員張連三,省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周曉波等領導為“山東省文物修復師”頒發聘任證書
省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周曉波介紹全省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情況
省文物局副局長孫世勤主持
2017年3月24日上午,山東省文物保護委員會、省文物局在山東博物館,舉行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咨詢專家和修復師聘請暨《匠心神韻——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開展活動。明清官式建筑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曲阜分基地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處被授予““山東省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曲阜區域中心”,管理處副主任孔令德、薛芊芊被聘為首批“山東省文物修復師”。
山東省副省長、省文物保護委員會主任季緗綺出席并為“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咨詢專家”頒發聘書,省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周曉波介紹工作情況,省政府辦公廳副巡視員張連三,周寶中、李化元等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咨詢專家出席,省文物局副局長孫世勤主持。
周曉波強調,可移動文物是文物資源寶庫中的瑰寶,是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全省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全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圓滿完成,館藏文物保存條件實現了由量到質的飛躍,一批重點保護修復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整合館藏文物資源舉辦系列巡展聯展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成立,山東數字化博物館一期工程上線運行,省文物保護科研修復工場將在今年10月建成、明年投入使用。做好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科研是動力,機制是依托,人才是保障。今天的活動,是我省強化專業技術力量和工作體系建設的新舉措。
聘請10位“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咨詢專家”
為加強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的專業指導,提高文物保護修復能力和水平,山東省文物保護委員會聘請周寶中、李化元、吳順清、馬清林、鐵付德、潘路、周鐵、馬濤、吳來明、趙西晨等全國文物科技保護權威專家,為“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咨詢專家”。 他們有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的專家領導,也有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的負責人,在文物科技保護領域卓有建樹。在他們指導下,山東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將會整體上層次、上水平。
在全省聘任51 位“山東省文物修復師”
為加強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工作隊伍建設,省文物局決定,聘任孔令德、薛芊芊等51名人員,為首批“山東省文物修復師”。他們是我省文物修復工作一線的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經推薦申報和嚴格遴選確定的,是保護修復工作的中堅力量。文物修復師將在做好本單位工作的同時,根據全省實施文物保護修復工程的總體安排開展相關工作。 聘任“山東省文物修復師”,這在山東乃至全國是首次。
構建全省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工作體系
為建立全省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網絡體系,省文物局決定,依托省內有科研能力、機構健全、區位優越的文博單位,建立山東省可移動文物保護科研基地、區域中心和工作站。與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合作共建全省可移動文物保護半島科研基地;依托曲阜、日照、菏澤的專業機構,建立曲阜、魯西、魯東南三個區域中心;在沂源、定陶、黃島、平度、臨沂、諸城,建立六個工作站。由此初步形成以省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為龍頭、半島科研基地為依托、區域中心為骨干、重點區縣工作站為支撐的網絡體系。
“山東省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曲阜區域中心”的設立,是繼“明清官式建筑保護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曲阜分基地”和“山東省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研究重點基地”落戶曲阜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處后上級部門對曲阜文物保護重視和支持的又一重大舉措,勢必會對以曲阜為中心的周邊片區的文物保護、人才培養、科研項目開展和成果轉化、文物保護修復等帶來有利的促進和提高。做為山東省唯一具有文物保護工程一級施工資質、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甲級資質的國有保護單位。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處始終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和“原形制、原工藝、原做法、原材料”的文物保護和古建筑修繕原則,完成了多項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設計和修繕工作。管理處承擔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廳的修繕工作榮獲山東省政府施工管理獎,2011年至2014年,管理處負責施工的“顏廟復圣殿落架大修工程”、“孔府西路建筑群維修工程”、“尼山孔廟古建筑群維修工程”連續三年榮獲“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獎”。2014年4月根據中央有關領導和省委主要領導指示精神,管理處受命承擔“三孔”等古建筑彩繪保護工程,開展了“曲阜孔廟、孔府、孔林古建筑保護之油畫研究”重點課題。省文物局委托成立古建筑培訓中心,舉辦與文物保護和古建筑維修相關的各種業務培訓,產科研的平臺打造有力的促進了本地域文物保護工作的發展。下步管理處將以本次中心設立為新的契機,在省文物局、濟寧、曲阜各級部門領導和支持下,踐行工匠精神,勇于開拓擔當,不辱使命,開展好各項工作,為文物保護事業添磚加瓦、貢獻力量。